close

『腕隧道』是一個由纖維及骨頭搭建形成的通道,位於手腕的掌面頂部有環腕韌帶(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覆蓋,若骨頭破裂、變形或覆蓋於隧道上緣的韌帶與軟組織塌陷、沾黏,進而壓迫到痛過隧道內的正中神經即造成『腕隧道症候群』。

1.png

    正中神經是一種周邊神經,支配大拇指動作與支配大拇指、食指、中指以及一部份無名指的感覺神經與掌腕部肌肉運動的神經。

2.png

    通常容易罹患『腕隧道症候群』的人是三十至六十歲的女性,原因是女性先天上腕隧道較狹窄,家事上以及使用手腕次數相對也會比較多,還有現代人的工作的文明病:使用電腦常會進行太多重複性手腕活動的人,手機的發展也讓很多的遊戲與訊息交流更快速也使得疾病擴散到一般民眾。通常腕隧道症候群好發於慣用手,而且症狀會因為工作與習慣而加劇。女性懷孕期間也可能有此症狀,原因是懷孕期間賀爾蒙變化,導致較廣泛之水腫,如此腕隧道更形狹小,加上孩子出生後的擠乳與照顧孩子,使得比較易發生。

    『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表現有:

1.通過掌腕部正中神經所支配的感覺神經分布區域出現麻木、感覺喪失、疼痛、無力等症狀。

2.部分手腕動作表現受限,如:細微的手指動作(例如:扣鈕扣、剪刀使用、書寫、電腦打字與滑手機……)出現障礙、當手握杯子或捧碗時間較長可能感到無力而握不住、在騎機車加油、開車方向盤操控與扭洗衣服……等做家事上的困擾。

3.若狀況嚴重亦可能導致正中神經支配的掌腕部肌群萎縮,甚至往上麻木、疼痛症狀放射延伸到手肘、手臂與肩膀。

4.腕隧道的壓迫也可能連帶壓迫到同樣經過隧道孔的血管,造成血液流通不佳性的腫脹、溫感異常與麻脹感。

    『腕隧道症候群』若沾黏嚴重造成在日常生活上的嚴重困擾與疼痛可尋求外科協助開刀去除沾黏問題,針對症狀較輕或尚不到開刀的嚴重程度時,除了建議病患多休息外更希望防止進一步的傷害,避免再過度使用手腕,一般來說仍是尋求復健保守治療的介入為主要方法,而休息通常也會配合『護腕』可有效減輕症狀,而最有效的則是經由復健師這做相應的給予休息式支架(豎腕手支架),白天及晚上均可以配戴。

   而保守復健治療是針對腕隧道症候群症狀緩解釋一般醫師通常會先建議的處理方式,復健的介入是最無副作用,治療部分包括……

  1. 儀器治療:紅內線、熱敷、水療、蠟療、經皮電刺激及超音波等。
  2. 針對急性期以外的徒手按摩與沾黏鬆動技術,也是有效舒緩腕隧道區域的血液循環及組織緊繃狀況。
  3. 在治療後治療師會依據患者狀況衛教及設計手腕關節運動模式及肌力訓練,則是輔助加速改善與提供未來正確的放鬆與居家運動以防制再次發生的最好方法。

文章:張家榮物理治療師     校稿:陳昱良/蔡庭瑜  治療師

arrow
arrow

    changting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