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80 年,『早療』已悄悄的在台灣的一些身心殘障的學齡前兒童照顧及相關課程訓練的機構形成共識,經過十多年的孵育,直至 1994 年『兒童福利法』終於將早療立法,直至今天,雖然不同的療育理念及合作模式不斷的推陳出新,但仍是離不開『早療』的理念為前提。『早療』的定義即是:早期發現、早期介入,讓發展遲緩的兒童早期進行療育,使遲緩現象能降至最低。而所謂的『早療』在我國一般泛指 0~6 歲之孩童。

    我們都知道『兒童發展遲緩』是指在認知發展、生理發展、語言發展、社會心理發展及自理能力等五種領域中至少有一項,其身心發展有遲緩現象。然而大部分的發展遲緩原因並不明確,且沒有絕對治癒的有效方法;因此,唯有及早介入療育即可及早預防並降低其障礙程度。而今天各個專業領域對於早療已發展為『跨專業團隊模式(trans-disciplinary model』:相關專業人員組成的團隊,與兒童父母經由共同討論以達成共識,且就兒童的需要與狀況共同決定為兒童建立完整的療育模式。

名.png

    小兒物理治療』就是在跨專業團隊模式下早期介入發展遲緩兒童的評估兒童肌肉骨骼、動作控制能力與日常生活評估狀況,及教導家長指導孩子的技巧,並提供專業的物理治療技術服務。小兒物理治療師提供物理治療介入的目標為:

    1.促進肢體的發育與動作發展:利用專業觀念和方法,解決遲緩兒在肢體與動作的發展上的問題。

    2.分析動作在功能性生活上的問題與個別化未來趨向:透通專業的評估與經驗知識,了解預估孩子在肌肉骨骼及功能性生活動作方面未來發育的趨向,以能及早預防異常的發育,與提供相關輔具的輔助及訓練。

    3.降低原有肢體障礙的程度級別:藉由物理治療的對動作與肢體的預防矯正和訓練,改善原有異常發育的障礙程度。

    4.預防肢體與動作方面併發症:維持骨骼肌肉系統的最佳狀況,例如:防止肌肉萎縮,骨骼形狀發育不全,關節攣縮,習慣性廢用造成的失能問題……等的產生。

    5.促進全人的發展:藉著與其他專業的溝通與合作,引導孩子健全地全面發展。例如:除了著重肢體感覺運動功能的治療外,藉由與職能或語言治療師討論下在物理治療介入的時同時也關注孩子的口腔動作能力、認知功能及情緒人際社會性的發展等。或藉由醫師的病理醫學上的診斷報告預防訓練過程中疾病併發症的產生……等。

6.提供居家照護與支持:與家屬分享正確的照護養育的觀念與方法,使家屬能有效地照顧其特殊孩子,並提供相關的問題諮詢與支持。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為了使『發展遲緩兒』不在未來人生旅途上被貼上標籤;因此,物理治療在早期介入並與其他專業的整合合作的重要性,不但能減輕發展遲緩的程度,更能使孩子們的未來不是夢!

 

文章:張家榮物理治療師   校稿:蔡庭瑜治療師/陳昱良治療

arrow
arrow

    changting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